2018台北研經培靈會新約研經(二)-從隔閡到親密
牧育處主任 杜榮華
此文發表於 2018台北研經培靈會 新約研經 (二)
小時常看著星空,心中忍不住想,這宇宙實在太浩瀚了,到底有多大?不知道!所以我看著星空,想著上帝一定比宇宙還大!我從未懷疑上帝的存在,但卻感受不到祂的存在和真實。到了大學,喜歡聽民歌,其中一首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由羅青作詞,李泰祥譜曲的〈答案〉。有兩句歌詞是這樣的:「天上的星星,為何像人群一般的擁擠呢?地上的人們為何又像星星一樣的疏遠?」是的,肉眼看星星好像彼此很接近,但每顆星星間的距離卻是很遙遠的!那人呢?在熙來攘往的街頭或是捷運、公車上,我們好像總是人擠人;但你有沒有發覺:人們的心靈又像星星一般疏遠?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很多的隔閡,可能情意無法相通,彼此的行為難以協調,甚至水火不容。今天離婚率偏高,夫妻若沒有好的溝通協調,生活就成了折磨與地獄。所以,婚姻要謹慎進入,進入婚姻的要好好經營。隔閡無所不在,在夫妻、親子、職場、朝野、種族之間,那教會呢?也有!因著隔閡帶來排斥、敵對、衝突,甚至是戰爭。有研究指出,人類歷史中沒有戰爭的時期不超過兩百年,可見人與人之間有多少矛盾、掙扎、衝突,所以光講和睦不夠,需先處理隔閡才能講親密。
一、過去隔閡的關係(11-12)
過去我們處在隔閡的關係中,不論是人與人或是人與神之間。猶太人非常優秀聰明,他們以身為上帝的選民為豪,稱別的民族為外邦人;認為神是他們的神,不是外邦人的神。他們也稱外邦人為未受割禮的,割禮是上帝與其祖先亞伯拉罕立約的記號,表示與神有特殊的關係。而外邦人是未受割禮的,代表他們沒有與神立約,也毫無關係,所以猶太人非常敵視外邦人。有一位聖經學者研究這樣的態度,指出神雖然造了萬民,但祂專愛以色列民;那為什麼要造外邦人?因為將來地獄之火需要熊熊的燃料,那就是外邦人。可見猶太人對外邦人是一種驕傲、自義和仇視的心態。
人與人之間也有這種心態,二戰的德國人就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民族,看猶太人就不滿,於是希特勒開始屠殺猶太人,總共有六百萬!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就是死亡之所,德軍把被擄的猶太人騙進去洗澡,隨後施放毒氣,再一把火燒掉,非常殘忍!這是屠殺人類最極致的代表!今天雖然我們身處緊密編織的網絡時代,看來互動頻繁,但卻是活在虛擬之中,甚至愈來愈遙遠;即便有家人朋友弟兄姐妹,但仍有著無依無靠的孤寂感。有時候去大教會甚至跟去電影院沒兩樣,我們可以跟身旁的人靠很近,但卻是零互動、零了解,或是認識與交往非常淺薄。另一方面是人沒有神,找不到神,所以這個隔閡不只是人與人之間,也存在於人與神之間。
猶太人認為外邦人與基督無關,原文是「與基督分離或隔絕」,他們有彌賽亞的盼望,但外邦人沒有。沒有基督就沒有盼望與拯救,而且是局外人,無分於神的約,完全被拒絕。同時,外邦人也沒有神,這裡說的「沒有神」是沒有一個真正可以依靠和敬拜的對象,而與神完全隔絕也是外邦人被敵視的主因之一。
我們看人有限、神無限,人有罪、神無罪,所以人有種宗教意識想找神;知道自己空虛,但卻找不到。當找不到的時候就用一個比我們更偉大、更有能力的宇宙萬物來拜,或者把自己當神來拜。當人與神隔絕,面對生命終極問題找不到答案,這是必然的結果。人的終極問題就是「我從哪裡來?」「我存在的意義是甚麼?」和「我將來往哪裡去?」無論哲學或宗教都在尋找答案,但仍然充滿困惑不解與未知。
二、基督成就的和睦(v13-18)
這段經文表達耶穌基督成就的工作,祂把人與人與神之間的隔閡打破。v14a「因祂使我們和睦」可另譯為「祂親自作為我們中間的和平。」原本我們互相敵視厭惡的,但祂帶來人與人之間的和平,v11是「從前」,v13是「如今」,祂把過去和現在做強烈的對比,轉捩點就是耶穌基督成就了和平與和睦,作為我們中間的和平。那麼,耶穌基督如何成就和睦呢?
1.透過死來廢除律法的咒詛
v13說「靠著祂的血」、v15「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和v16「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所以無論是祂的血、身體和十字架,都代表祂如何成為轉捩點。因為祂從天上來到地上,為我們走上十字架,犧牲祂的生命;所以透過他的被釘死,使得人與人,人與神之間的隔閡被打破了。耶穌基督的死和我們不同,祂是永生神的兒子,祂以死代替你我承受罪惡的刑罰,廢除舊約的禮儀制度和道德律法的咒詛。今天我們在新約裡的人真是非常幸運,只要帶著心靈與誠實,就可以因信來到祂面前,因為耶穌基督已經死了,已把舊約的律法廢除了。今天我們不用守舊約節期,因為實體已經來了,影兒就廢棄了;同時,耶穌的死也除掉道德律法的咒詛。
今天我們都是罪人,沒有罪重罪輕之分,而罪不能透過行為、教育和修行來解決,罪的解決唯有你相信耶穌基督,透過祂的替死,你就不用承受罪惡帶來的刑罰。耶穌的死是一個劃時代的轉捩點,改變全人類的命運,也是舊約以色列人一直期待彌賽亞的原因。舊約的以色列人是往前瞻望彌賽亞,我們活在新約,是回頭看耶穌基督所成就的。所以我們得以坦然無懼來到上帝面前,不是因為無罪和完美,而是透過耶穌替我們死,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
2.創造合一的群體
v14b「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甚麼叫兩下?就是猶太人和外邦人,指兩群人。耶穌藉著死已經拆掉介於兩群人中那道無形的牆,牆代表敵視和隔閡,所以藉著祂的死,因著隔離滋生的不接納和仇恨也不復再有。
猶太人和外邦人形成一個新群體,這個群體是屬神的一個新群體,這個「新人」不再是個人,而是一個新人類、新的合一群體,不分種族、性別和文化。教會就是屬神的一個新群體,不是指一個地方性的教會,而是一個宇宙性的教會,我們雖屬於不同的地方教會,但全世界各地的教會合起來就是一個宇宙性教會,打破不同的階層、種族、國家,並非合併、混合或融合,而是超越過去,啓創嶄新的類別,這都是耶穌基督的捨命所成就的。
加3:26-28「所以,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神的兒子。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這裡提到不同種族的猶太人和希臘人,也提到不同階級的奴隸和自由人,所以在基督裡種族、社會階級和性別都打破了。婦女的人權訴求也只是這一百年的事,但在兩千年前保羅已經提到歸信耶穌基督,成為上帝的兒女,在基督裡都是平等的。這絕對不是人的想法,而是上帝啟示保羅把偉大的救贖表達出來。
3.恢復神人的關係
神人的關係原是遠離的,人不認識神、漠視神,甚至抵擋悖逆神,現在卻轉而可以親近神。這個「親近神」,代表新身分和新關係,也是責任和權利。聖經描述神人關係用了幾個很親密的字眼,例如神是我們可親可敬、憐恤兒子的父;也用夫妻親密關係和朋友來形容。過去我們不認識神,但今天可以親近神、向神禱告、敬拜,讀神的話語,人生道路有祂同行,這份美好關係無法用言語形容。雖然有時會孤單,但若有神作你的主,你就不孤單,可以把一切透過禱告向祂傾訴,神體會你的處境,知道如何幫助你。「進到父面前」就像一位平凡人來到國王面前晉見他,這是多麼尊榮與不易的事!但今天身為神的兒女,我們可以隨時隨地來晉見祂,透過禱告跟祂說話,把一切情緒都交給祂,不需隱藏也不需假裝,祂都全然接納。
大約20年前我參加哈該領袖學院十天的研習會,地點在夏威夷的茂宜島,與會人士很多,有來自十幾個國家的學員,尤其是非洲的弟兄姊妹(那也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黑人肢體),華人大約三十幾位。最後一晚有個特別聚會,在我們當中大家的膚色雖有不同,但種族、國籍彷彿已不存在,因著有共同信仰,可以一起禱告唱詩歌,展現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彼此交流相愛,到今天我還印象深刻。不同的文化、種族、背景,竟然可以這樣彼此相愛,這是誰作成的?不是人自己可以作的,是耶穌基督成就的,祂已把那道牆拆毀了。今天我們千萬不要再築牆,而是應該要築橋,靠著神用福音在人與人之間築橋,彼此接納相愛,面對所有挑戰。
三、現在親密的關係(v19-22)
從這四節看見,我們與人與神的關係不能只停留在和睦,而要進到親密關係裡,站在過去和睦的基礎,繼續努力進入親密。這裡用三個畫像表達此一關係:
1.同是神的國度
我們不再是外人和客旅,因為這兩者關係都不深,而是與聖徒同國。換句話說,我們跟別國的基督徒都同是上帝的國度,地位是平等的。既是同國,我們都要尊基督為主,順服祂的統治。教會不是牧師和長執作主,而是神作主,但今天有些教會把神丟一邊,而當兩方都要作主時就開始鬥爭,這不是好現象。教會是神作主,所有人都該同心禱告尋求主,讓祂的心意行在教會如同行在天上。換句話說,我們是天上屬神的國民,已超越了地上的政治。基督徒不屬藍,不屬綠,也不屬紅,而是屬神。上帝的國度是永恆的,我們要超越地上短暫的國度,不要在教會分黨派,因為大家是平等,同屬上帝的國度。
2.同是神家成員
我們都在教會,是屬神美好的家庭。今天我們不能選擇原生家庭,不能選擇父母與家人,可是上帝為每個信靠祂的人預備第二個家,這個家就是教會,是屬靈的家,而這個家是你可以選擇的。我們期待屬靈的家可以彌補過去在原生家庭沒能得到的滿足,這是我在黃維仁博士的「親密之旅」課程學到的。或許你有一位用言語傷你的母親,但教會卻有屬靈母親撫養安慰你,所以你在屬靈大家庭,內心缺憾和需要得到滿足,藉此被醫治後再回到原生家庭,幫助你家人重新修復關係。
我們在教會雖無血緣關係,但同信一位主,同蒙主的血所灑。雖無血緣關係,但卻有生命關係,甚至有時比血緣關係更親。雖然我們都不完全,但讓我們從自己開始,願意成為好弟兄的好弟兄,好姊妹的好姊妹,按聖經活出基督徒樣式,願意學習改變和成長,所以健康的教會是愛之窩、避風港和安息所。我從小到大一共經歷五個教會,所學到的就是「彼此」:彼此建造、彼此接納、彼此相愛、彼此體恤、彼此服事、彼此分享、彼此和睦、彼此勸戒。若我們彼此有美好的互動,教會一定更美好、關係更和諧親密。我相信,上帝絕不會滿足現在教會弟兄姊妹彼此的關係,也不會滿足我們現在與祂的關係,因為祂期待的不只是和睦,而是更親密的關係。
3.同是神的聖殿
保羅在此說,信徒都是神的聖殿,這個殿有四個特性。第一、使徒先知的教訓是根基:蓋房子要先把地基打好,尤其樓高地基更要穩。教會不只講究人際關係,否則關係容易不穩,因關係必須建立在上帝真理之上。我們必須遵照聖經真理彼此對待,教會要講真理,因為真理是基礎。第二、耶穌基督作房角石:古代的大神廟,第一顆石頭可以大到有12米,擺上去後其他石頭的角度方向,就可以順著它的方位擺。換句話說,耶穌基督成為教會的準則和排列的第一位。第三、各房靠基督聯絡得合式:每個人就是一個個活石,是獨立的,但因耶穌基督把我們這些活石全連在一起。聖殿中的石頭需要一個個堆疊起來,它跟上下左右的石頭都有連結,今天很難跟教會所有人都認識親近,但至少在小組,可以彼此緊密連結,享受教會愛的關係,例如身體各個系統,消化、代謝、神經系統等等,全都靠血液連結。第四、三一神居住充滿的所在:教會和其他團體的不同,就是我們有上帝的充滿。神因我們相愛,奉祂的名聚集,祂就在我們當中。
聖殿在舊約是神人相遇的所在,今天在新約,教會就是神的聖殿,當我們聚集,以使徒先知的真理為根基,以耶穌作教會的房角石,並且各房靠基督聯絡得合式,那麼神就在我們當中。教會有神就是最大的不同,是最可貴之處,可以顯明祂的慈愛、恩典、能力、榮耀、醫治,它的質和量一定不斷成長,人人都經歷到醫治、赦免與幫助,若有任何罪惡會攔阻神的同在,我們眾同工弟兄姐妹要靠神設法排除它們。
耶穌基督是我們從隔閡到親密的轉捩點,原本人與神隔閡,但因著耶穌基督的死成就了和睦,以至於我們如今可享受親密的關係,同是上帝國的國民,屬靈家庭的成員,是聖殿裡彼此連結的活石。求神幫助我們站在耶穌基督已經成就的美好工作上,讓我們繼續努力,不斷跟人跟神建立一個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