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我們禱告
若您對神學教育有負擔,我們誠摯地邀請您為門訓的各方各面踴躍代禱。
以終為始的人生
柯維(Stephen Covey)著有《與成功有約》(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一書,早年高踞紐約暢銷書排行榜,道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其中一個是「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這習慣強調:做任何事情之前,要先清楚的知道自己最終的目標和方向。將終點以及整個過程先在腦海中走一遍,好在實際操作時不出狀況,進而確保行動能達到長期的目標,過程能遵循既定的方向,並增強工作的效能。
耶和華神所命定的必然成就
我的成長人生可分為三個階段,來簡介我與神的關係。首先介紹我的曾祖父,其實他才是我們這一大家庭得神賜福的源頭,在未認識神之前他們都是迷信人,跟多數緬北的人們一樣,遇到無法解決或治療的事時,也會去尋求交鬼的方式,來尋得內心的慰藉和醫治。他們是何時認識和接觸神的呢?曾祖父因生病,奶奶和爸爸到傣族廟求問,大和尚說「有多少歲就要給多少的穀子和布來贖罪」,回來告訴曾祖父,他不願做這些事,要選擇相信耶穌,在那時更加確定跟隨神的腳蹤。
回應主恩
首先感謝主的引領,每一個選擇主都賜下智慧,在我人生道路上,主的恩典數不盡。我出生在基督化家庭裡,家裡共有八個兄弟姐妹,四個哥哥、兩個姐姐、一個弟弟,但我還未出生之時,三個哥哥都在快要學走路時就離世了,爸爸媽媽很恐慌,所以四哥剛出生時就讓别人領養了,家裡剩下我、兩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在我六歲那年,爸爸因着疾病也離開了我們,留下媽媽來扛起這個家,媽媽身上又帶病,根本沒辦法支撑家裡的開銷,於是,我的書也沒有辦法繼續讀了。
先跟隨後遇見
感謝神今天可以在此見證救主耶穌在我生命中奇妙的作為。我出生於緬甸撣邦第一特區的果敢。四歲的時候,我的父母信了耶穌,從此帶領家人信靠救主耶穌。隨著年齡和學識的增長,我越來越遠離主,甚至不相信世界上有神。十五歲的時候,因著教會牧者關懷我的父母,使我逐漸接觸教會。沒曾想這接觸竟是神對我的挽回—從此我從無神論主義者轉變為相信有神的人。
我出生於基督教家庭,爸爸是牧者。記得小時候爸爸常常帶著我與家人去附近的村子,帶領當地信主的弟兄姐妹舉行家庭式的敬拜,我能感受到這個信仰很美好,也喜歡大家一起敬拜禱告的氛圍,雖然當時的我對救恩並不明白…….(繼續閱讀)
我經歷過黑暗時刻。在這之前曾經有家教會請我當司琴,我一直以為彈鋼琴浪費時間,也沒有認真的在學。2021年10月開始,我的視力急速下降,有一次我坐在鋼琴前面禱告,看不見鋼琴上面的黑白鍵,我告訴耶穌…….(繼續閱讀)
我是吳曉如,信主一年後,曾去韓國禱告山,在那裡我向神傾心禱告。在韓國時有著強烈感動,要為弱勢家庭、單親兒童和孤兒服事。然而因自己性格孤僻,不擅與人親近,心中極為抗拒,甚至覺得神是在跟我開玩笑……(繼續閱讀)
114學年度正式開學 迎新啟航勇往前行
迎新,就像打開一道新的大門,帶著希望、使命與勇氣邁進。114學年度於9/15(一)正式開學,今年共錄取八位新生及一位轉學生,感謝神的幫助,其中四位緬甸生也於開學前順利抵達。新生訓練中一道道美妙的見證,都看見神為每一個獨特的我們皆預備了信實的人生道路,只要順服就必顯出祂的榮耀!學院目前連同就讀的二至五年級同學,共有28位學生在一同學習。期待新學期同學們以堅定的腳步迎接挑戰,並且持續成長。
吳勇長老聖經紀念講座 活潑生動深入人心
「2025吳勇長老聖經紀念講座」中,蔡玉玲牧師(芝加哥三一神學院哲學博士)以活潑生動的方式帶入課程「王位恩仇錄-大衛的國與家」,十六堂講座裡時時充滿歡笑聲。三日的講座中平均每日有85位學員一同參與,在課堂中的問答及討論看得出學員的專注和投入。大衛的故事不僅僅是歷史,更是一個關於信心、成功、失敗、以及神恩典與管教的縮影。透過聖經講座幫助我們學習真誠的認罪與悔改、重新調整生命的優先順序並倚靠神的恩典,從失敗中站立起來。
釋經講道進深研習會 穿透比喻直達核心
賴若瀚牧師/博士(美國聖言講道研經學院院長)今年於8/4開設釋經講道進深研習會,以「故事就是信息」為主題,穿透比喻的表層,直達主耶穌教導的核心。帶領學員能掌握釋經原則、避免斷章取義,並解析比喻的背景與神學意義,更學習如何把比喻轉化為具體講道信息。使其瞭解聖經中的比喻,不只是故事,更是耶穌揭示天國奧秘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