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榮華院長

我要請問您認識一個美國人嗎?他的名字叫查爾斯‧蒙羅‧舒茲,他就是查理布朗這漫畫人物的原始設計者。從小能力很差,常被人欺負,做什麼都失敗,而且他功課很爛,到了中學,功課更差,他居然打破那個學校有史以來的紀錄,就是每一科都不及格,不僅如此,連體育和人際關係都表現欠佳,他在同學當中,好像是一個隱形人,內向害羞被動,所以同學對他一點印象都沒有,但是,他卻相信自己有一個技能──就是可以畫圖。

高中畢業以後就去應徵迪士尼的工作,結果迪士尼回覆他說,我們沒有辦法為你打破傳統,雇用一個毫無天份的人。那他有沒有深受打擊,其實也沒有,因為他從小就被打擊習慣了,這時候他就想說,也許他可以用他無聊悲慘灰暗的童年來當故事的題材,然後畫四格的漫畫投稿給報社。所以他就設定了一個主角,就是查理布朗,這個主角跟他一模一樣,他又想到小時候養過一隻狗,是一隻米格魯,所以就把這隻狗也畫了進去。可是這個漫畫在報社的反應也是平平,眼看他這個漫畫的夢想和生涯也要結束了!

一九五六年一月九日這一天很重要,他靈感來了,他讓這隻米格魯站起來,這是世界第一個用兩隻腳走路的狗,這隻狗就叫做史努比,從此以後他的漫畫居然一路往上,越來越紅,看的人越來越多,紅到全世界。史努比的主角查理布朗就是他自己的寫照,透過漫畫,他鼓勵了所有在挫折中的人,發現人生有許多角度,你可以在任何時刻改變自己,也可以改變這個世界。
我要請問您:您認為查爾斯‧蒙羅‧舒茲他是一個魯蛇,就是loser失敗者,還是一個溫拿winner,一個成功者?我想答案很簡單,他本來樣樣都不行,是一個失敗者,但是他不肯放棄,他發現自己有繪畫的能力,慢慢地去發展,到最後不僅賺了很多的錢,而且也得到很多的殊榮,他兩度獲得漫畫藝術的最高榮譽「魯本獎」,另外在一九七八年他被選為年度的國際的漫畫家。一九九O年,他得到法國的文藝勳章,後來成為一個在繪畫上的佼佼者。

所以今天我就要用聖經的一個人物來看他如何的從一個失敗者變成一個成功者,這個人物是誰呢?就是彼得。彼得在他的人生裡,曾歷經一個最大的失敗──在人前三次否認主,你可以看見他的膽量和勇氣何等的微小,可是他日後竟然能夠成為耶穌基督所重用的門徒,在使徒行傳第二章,他是教會的建立者,神藉著他的講道建立了耶路撒冷教會,他從一個微小的石頭變成一個巨大的岩石,我們要來看彼得他的生命是怎樣從一個失敗者轉變成為一個成功者!


一、不再是我,甘願為主

(約翰福音廿一章18~19上節─「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

1.年少幼稚衝動,喜愛隨興
這裡提到彼得年少的時候,指彼得在跟隨主的初期,或者是在福音書裡面所記載的,他原本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可能跟他出生的背景跟工作有關,在門徒當中,他的話最多,他也是一個很衝動的人,而且很善變。當猶大帶著一些兵丁要來抓拿耶穌,彼得還非常神勇,拿起刀來就把大祭司的僕人的耳朵砍了下來,但是沒過多久,彼得卻三次在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面前否認主。約翰福音廿一章,門徒肚子餓了,就聽從彼得的建議去打漁!在福音書裡面所記載的彼得,我們可以用這麼一段話來形容──他有非常鮮明的個性,有他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想法,順著自己的意願來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換句話說,福音書裡面所記載的彼得,他的整個生命其實是受他自我的控制:他活在自我的裡面,有他自己的想法,有他自己的喜好,有他的意願,做他自己想做的事,這是年少的彼得。所以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用很簡單幾個字來給他一個評語,年少的彼得是一個非常幼稚,而且是一個非常衝動的彼得,請問這樣的人能夠做領袖嗎?這樣的人恐怕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2.年長成熟穩重,願意捨己
事實上,彼得不是一直停留在他年少的時期。經文也提到他年老的時候。你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啊。所以年少跟年老成為一個強烈的對比,在當年,一個被釘十字架的囚犯,他必須要先把他的手伸出來,用繩子把他的手跟十字架的那個橫木綁在一起,然後放在他的肩膀上面,罪犯自己必須要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走上刑場,這是描述彼得日後他要怎麼樣為著信仰為著福音而殉道榮耀主說的。

當你看使徒行傳,或是彼得前後書裡面所描述的彼得,跟福音書裡面所描述的彼得有很大的差別。後來的他願意甘心樂意的順服在主的旨意底下,他願意放下自己,他願意為著福音為著信仰為著傳道而受苦。不僅如此,他變得非常勇敢,在官府的面前,不怕他們的威脅恐嚇,所以他是勇敢的,他也盡忠職守,甚至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為著耶穌所給他的託付至死忠心,在信仰上、在生活上、在事奉上成為許多人美好的榜樣。

我們看到彼得的前後表現,有天壤之別,所以年長的彼得,我們也可以用四個字來描述他,他已是一個成熟穩重的屬靈領袖。幾年前我去羅馬領會,當地同工帶我去參觀一個小小的禮拜堂,那個禮拜堂是紀念彼得遇見主,並為主倒釘十字架的教堂,這個小禮拜堂樸實無華,牆上掛著彼得倒釘十字架的畫,我坐在那裡默想沉思,心中無比的激動!

所以我們看見彼得的生命有巨大的改變,他的年少是幼稚的,是衝動的,他因為生命受自我所掌控,所以喜愛隨性,隨性就是按照他的自我,按照他的想法,按照他的喜好做他自己想做。可是年長的彼得呢?他變成成熟的彼得,他變成穩重的彼得,為什麼他可以從幼稚衝動變成成熟穩重,關鍵在哪裡?關鍵是他願意放下自己,原本他是自我為中心的,但是因著主的呼召、因著主的愛,所以他願意捨己,這個捨己就是放下自己,換句話說,他生命的改變是有原因的,他生命的改變,不僅是耶穌基督向他顯現,不僅是他被聖靈充滿,更重要的是,他在生命靈性的裡面,他願意放下自己。換句話說,他改變的關鍵就是「不再是我」,本來他是被自我所掌控的,但是後來他甘願為主而放下一切,這是他生命改變的重要關鍵。

二、不再看人,學習從主

(約翰福音廿一章19下~23節─「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彼得轉過來,看見耶穌所愛的那門徒跟著,(就是在晚飯的時候,靠著耶穌胸膛說:「主啊,賣你的是誰?」的那門徒。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說:主啊,這人將來如何?耶穌對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於是這話傳在弟兄中間,說那門徒不死。其實,耶穌不是說他不死,乃是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

1.年少比較爭競,喜愛出頭
當耶穌預告了彼得日後要怎麼死,要怎麼榮耀神之後,他馬上轉過身來,看見旁邊有一個門徒約翰,他就馬上問主說:「這人將來如何?」,當他問這個問題,可能反映出他心中有兩種的想法,第一種想法可能出於好奇,但更有可能的是出於一種比較的心理。請問這個比較的心理好還是不好呢?其實是有好有壞,如果我們與條件比較好的人相比,那就會自卑沮喪,如果與條件差的人相比,又會讓我們驕傲自大,這是不好的比較。好的比較是見賢思齊焉,看見別人比我們有好的靈性品格,我們就願意努力追求,迎頭趕上,這是好的比較,因為會帶給我們進步與成長。

我們看彼得的性格,年少的時候,喜歡跟他的同伴比較,他好為首,喜歡樣樣都比別人好,樣樣都比別人行,這是原本彼得性格。當他問耶穌,說這人將來如何?耶穌也毫不客氣地對他說「這人將來如何與你何干?」他怎麼樣那是他的事,你怎麼樣那是你的事,這個約翰呢,他將來的命運如何,他的遭遇如何,他怎麼死的跟你完全沒有關係啊,你只要好好的管好你自己,你只要好好的對我負責,那就夠了!耶穌還連續講了兩次與你何干!從與你何干這幾個字,我們必須要認識上帝,祂怎樣看我們不是拿我們來跟別人比較的,我們每一個屬神的兒女,我們都是個別的向上帝負責。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按神給我們的恩賜能力,好好地發揮,按著神對我們的託付,向主盡忠,最後對主交帳。

2.年長寬廣合作,專心跟從
後來彼得與眾同工的關係如何呢?他跟使徒約翰一起同心傳道,甚至一起坐監,不分彼此,約翰也非常尊重彼得。彼得與耶穌的弟弟雅各的關係如何呢?雅各後來做了耶路撒冷教會的長老,在使徒行傳十五章耶路撒冷大會的時候,他們討論外邦人得救要不要守律法的問題,最後說話是雅各,顯然在耶路撒冷教會雅各才是領袖。另外,彼得跟使徒保羅的關係也不錯。雖然加二,彼得跟巴拿巴曾經因為外邦人的問題隨夥裝假,保羅公開的責備他們,但彼得沒有當場翻臉,因為彼得知道保羅指責是對的。彼得接納保羅,甚至在彼得後書,他提到保羅時,說保羅是「我們親愛的弟兄」。

彼得年少的時候喜歡出風頭,好為首,但是他年老的時候,他個性變得非常的寬廣,懂得跟別的同工合作,雖然有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託付,但是他們可以同心,能夠一起為著福音而努力,為什麼?因為他終於明白了服事主要專心地跟從主,換句話說,彼得在年少的時候喜歡比較,可是到年老的時候,他不再看人了,他學習專一的跟從主,他把他的眼光放在主的身上,不放在別人身上,以致於他可以忠心的完成神的託付。

關鍵在於耶穌對他說:「你跟從我吧!」在福音書另外還有四次出現「你跟從我」。馬太福音四章19節到20節、路加福音五章11節是描述彼得初初出來傳道,耶穌對他呼召。第三次是在約翰福音第六章,耶穌行了五餅二魚的神蹟叫上萬的人吃飽,結果耶穌講了一篇很不容易聽的道,講完了之後很多人便退去,耶穌反倒問門徒說:「你們也要去嗎?」彼得對耶穌說:「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跟從誰呢?」另外,馬太福音十九章27節,彼得也對耶穌說:「我們已經撇下了所有的來跟從主。」這四段的經文兩次是耶穌對彼得說的,有兩次是彼得對耶穌說的。那到底什麼叫做跟從主呢?跟從主就是做耶穌基督的門徒,從耶穌身上學習體驗,受薰陶與感染,直到像耶穌基督為止。跟從主就是做耶穌基督的門徒,學祂所教導的真理、事奉的心態、靈性品格、人際關係、對不同環境的反應,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我們成為基督徒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就進入基督的學校,我們必須要繼續不斷的學習,好讓我們的生命能繼續的成長,直到像耶穌基督為止。換句話說,我們學習是有目標的,那個目標就是要像耶穌基督。如果耶穌基督的生命是一百分,請問您會為自己打幾分呢?

靈修學大師盧雲有一本著作「向下的移動」。他曾經在美國的聖母院大學任教,也在耶魯大學在哈佛大學任教,地位高、收入豐,但他卻發現自己好像也跟著世俗的潮流。當他研究耶穌基督的生平,他發現人通常都是往高處爬,可是耶穌基督卻從天上來到地上,取了奴僕人的樣式,最後順服神而被釘在十字架上,耶穌走的路跟世人往上爬的那個路是完全相反的路,耶穌走的路是個往下移動的路。

一九八五年,他辭去教職,跑到法國方舟團契去尋求他人生的方向,他重新對他的生命作一個再思。因著聖靈的引導跟感動,他決定到加拿大北部黎明之家服事,這是個教養院,專門幫助重度障礙的孩子。

從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六年,他負責牧養教養院的老師同工和孩子,他的工作就是照顧一個重度障礙的男孩子─亞當。他不會說話,只能夠發出一些音啞的聲音,他不會刷牙,所以早上盧雲要幫助他刷牙,他不會吃飯,要餵他吃飯,他不會穿衣服,要幫他穿衣服,他不會上廁所不會洗澡,他也需要幫忙。盧雲剛開始覺得自己是來服事這個孩子,可是他慢慢發現,在照顧這個孩子的過程當中。亞當對他有很多的幫助,上帝藉著亞當,好像成為他的天使一樣。雖然亞當不會用言語,但是他的表情流露出他能夠懂得盧雲的一些想法,所以後來盧雲說亞當成為他的朋友、成為他的嚮導、甚至成為他的老師。他說,我不僅從亞當的身上經歷了上帝的同在,我更從亞當的面龐看見上帝的榮光,在照顧亞當的同時,經歷了什麼叫做愛、什麼叫做安全感、什麼叫做歸屬感、什麼叫做價值。他發現當年耶穌來到地上,他服事小孩、窮苦的人、服事那些被壓制受傷的人,滿足他們的需要。當盧雲也照著耶穌基督的模式來服事那些別人所輕看的人時,反倒是一條向上提升之路。因為透過這樣的服事,他找到了生命,透過這樣的服事,他找到了恩典,他找到了上帝的同在。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是怎麼跟隨主的?神給你的託付是什麼?我們有沒有偏離了耶穌基督為我們所定的道路?盧雲,這樣一個有名的靈修學大師,在他生命最後的十年,竟然埋身在一個小小的機構,按人來看,他的生命太浪費了,他這麼優秀的條件,應該做更大的事,但是上帝卻讓他服事一個多重障礙的孩子,但是沒料到因著服事這個孩子,卻帶給他生命一個極大的轉變。按人來看,好像是一個向下移動的路,但是這樣的服事卻是一個生命靈性向上提升的路。

今天面對彼得生命的轉變,我們可以三個方面的應用,第一,我們需要反省。我相信我們的人生都經歷過失敗、挫折和軟弱,你敢不敢面對你的問題呢?還是你好像鴕鳥,把你的頭埋在沙堆裡面,否定了問題的存在,如果你否定了問題的存在,並不代表這個問題不存在,而且這個問題可能一直纏絆著你,讓你一直沒有辦法往前進。這些的挫折失敗告訴我們,我們必須要好好的倚靠神,依靠神面對你的軟弱挫折失敗,才有可能去改變它。第二,我們需要改變。就是因為我們過去用這些方法一直失敗,所以代表你前面已經沒有路可以走了,但是前面沒有路可以走,並不代表你沒有希望了。「不是路已經走到了盡頭,而是你需要轉彎了。」所以這些困難挫折告訴我們不是路已走到了盡頭,而是到我們需要改變的時候了。這個時代不斷地在改變,我們怎麼可能不變呢?你不變的結果就是你沒有辦法成長,所以我們需要靠神來改變我們自己,改變我們的思想觀念,改變我們的個性,改變我們的態度,改變我們的習慣,甚至改變我們的行為。第三,我們需要學習順服。我們要放下自我,彼得原本是被自我所掌控的,但是他後來學習捨己,就是放下自我完全的為主,以致於他的生命能夠更新,我們也需要學習順服,我們需要學習跟從主,不是跟從人和世界的潮流,我們乃是跟隨主學習,使我們的生命不斷的改變更新,讓我們生命能夠成熟像耶穌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