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禎主任
前言
疫情要全面解封了、世界各方人員也即將開始到處「放風」,也預備「瘋狂起來」,整個世界旅遊業磨拳擦掌,期待大顯身手,在這一波解封行情裡,盼望一掃通貨膨脹、百業艱困之陰霾,光光台灣在預備國境解封,國內旅遊業,在今年暑假起有大豐收。據聯合信用卡中心資料顯示,國人2022年前7月刷卡住宿有3076萬筆,金額為1096億元。這是世界對後疫情解封的「豐收」盼望,也是21世紀2022年歲末日子的現實光景:在通膨中的確幸,用報復性消費來累積幸福感。
然而,上天從人的解封裡,完全打臉人們的期待與盼望。10月29日在韓國首爾梨泰院萬聖節前夕之夜的解封狂歡,在世俗歡樂之中,卻帶來156人遭踐踏而亡,33人重傷、116名輕傷,而有達4000人通報失蹤。這群罹難者年齡層偏低,以10-20多歲居多,20多歲達103人,10多歲11人,在世俗商業文化的推波助瀾下,一場狂歡帶著殺機而臨;從歡愉的萬聖節前夕之慶典,到踐踏人命的悲劇收場。人的群聚,在毫無防備中,走入死蔭。這究竟是怎樣的警訊?因為接下來12月解封後的第一個聖誕夜即將來臨,又恭逢週末假期,世界人們是否可以體會這警訊?而教會面對這個通膨、瘟疫、死亡與戰爭的年代,人心需要怎樣省思?後疫情的聖誕夜,基督徒該以什麼心情來度過?教會若依然以世俗「普世歡騰」卻來歌詠世俗商業文化下的聖誕節;也就是無視於世界的通膨、疫情嚴峻、戰爭、死亡的事實,教會能否體會主耶穌道成肉身降生,是為救贖人,而非追逐人們狂歡的私慾。
歷史上第一個聖誕夜
歷史上第一個聖誕夜,並非教會傳統中的「普世歡騰」的夜晚,一方面羅馬帝國殖民下的猶太人,要報名上冊,戶口普查的旨意讓耶穌的父母,風塵僕僕地從拿撒勒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往大衛之城伯利恆行路,這最少三天路程,一路走來,馬利 亞身孕重,顛撲難當。加上到了伯利恆,沒有好的客棧住下,屈就馬槽安身,耶穌降生的處境其實很不安寧。另一方面,希律王虎視眈眈等著東方博士找著耶穌,他夢想著要藉著占星家的引路,準備除掉真正猶太王這個眼中釘。這樣的場景,沒有教會傳統裡的世俗氣氛:歡騰快樂,然而卻是一片肅殺之氣,迎滿天空。歷史上的第一個聖誕夜裡,在世人的眼光裡,其實並不平安。
聖誕夜兩樣情
按著福音書的記錄,使徒馬太在第一個聖誕夜期間,將希律王的心思意念表露出「不安的殺機」,希律王不希望所謂預言中的猶太王,存在世界,佔領王位。於是他之後甚至展開清查嬰孩的殺戮,讓伯利恆城與四境裡,滿了哭泣的哀嚎,而耶穌便是在這樣時代中誕生下來。從世俗的眼光,「耶穌降生帶來殺戮的攪動」,毫無真正的平安。當然,這絕對是一項謬解,但卻是歷史事實。甚至馬太認定這樣的悲劇是在神的計畫裡,但不是神要命定當年的嬰孩要為耶穌陪葬,而是,在人心的詭詐裡,神要轉變殺戮成平安,如同耶穌降生的意義,將在苦難中祂要真正的「活在人間」;祂要在逼迫中面對死亡威脅,甚至獻上自己的生命,以無罪代替有罪的代贖行動。這是神轉危為安的計畫,透過人子耶穌呈現出救恩的意義,這是聖誕的一種情。
使徒路加卻大大相反,他的眼光,從狹小心胸的希律王,轉到被羅馬帝國公認至大、崇高、神聖的亞古士督、神之子屋大維。在亞古士督羅馬帝國的烘托下,天上降下真正的王者、神之子、救世主耶穌,將翻轉人們即將面對帝國之逼迫與苦難,使人進入神的安息禧年裡。地上王本不足以與天上王對應,然而,在羅馬帝國鐵蹄下,耶穌降生,也驗證耶穌必須「真實地」活在人群中,祂的公義在那不公義的世代,「真實地」去成為人們生命中的盼望。這是耶穌降生的意義:認同人在生活中的軟弱、傷害、苦痛、死亡、羞辱……,一切將在耶穌的十架獻祭中,生命裡翻轉成為剛強、幸福、喜樂、復活、榮耀……。這是另一種更大的生命翻轉,也是聖誕的另一種情。因此路加所傳頌的「大喜信息」,是一份王旨宣告,是報告救世主、天上王為人降生,雖然也只有牧羊人首先領受,故從人的眼光看,何等淒涼卑微;但神卻向世界宣告,真正天上王、神之子降生了,進了「新時代紀元」,這是耶穌「以馬內利」的新里程。這一點,也是真值得慶賀。
無論是從使徒馬太或路加的角度,歷史上的第一個聖誕夜,都不是商業機制底下的「販賣歡愉」,但卻都是「殺機騰騰、苦難連連、逼迫不已」的人生寫照。可是,很弔詭的是,馬太以「應驗神的話」來驗證耶穌降生是來執行神的救贖計畫,執行神使人轉危為安的旨意,「在殺戮中產生復活生機」;而路加也以頌讚天上王的心曲來迎接地上王的權柄逼迫,好叫耶穌執行代贖計畫,可「使人有生命翻轉的新契機,彰顯於道成肉身的使命裡」。從屬靈的眼光,真正王者耶穌基督降生,並非帶來殺戮,而是帶來「生機與翻轉」的改變。主耶穌被父神定意要活在人群中,去體會人的一切軟弱、病痛與苦難,認同人的處境,好叫「代替(代贖)」的恩典從主耶穌真實的「十架苦難殉道死亡中」,真正地流露出來。這是聖經聖誕夜的紀實。
後疫情的聖誕夜
三年來疫情反覆,人們在封城與解封之中徘徊,生活困頓、通貨膨脹、百業蕭條,人們期待「從疫情中大解放」。後疫情的聖誕夜,對教會與基督徒期待什麼呢?而大解封下的梨泰院萬聖節前夕的歡愉解放活動,卻反倒使人喪失寶貴生命。基督徒究竟可怎樣領受神在這個「期盼大解放世代裡」,有何等的作為呢?
一份美國2022神學狀況調查顯示,居然超過一半的美國人認同異端的觀點,而正統基督教的神學思維,面臨極大的挑戰。這項八年來研究,發現:有一半以上的受調查者(53%),不相信聖經的話語來自上帝或是聖經是「真的」,耶穌也不是通往真理的唯一道路;只接受自己有共鳴與認同的聖經經文,不接受與個人價值觀相左的聖經教導;上帝隨著時代在改變與學習,來適應環境與各種情況;信仰並非客觀,而是出於主觀意見;耶穌是上帝創造的;耶穌不是神;聖靈不是「位格」的存在,他只是一股力量;人類天生無罪。這些是21世紀「世俗化」的基督教神學,嚴重傷害正統基督信仰;然而美國基督徒如此,世界上廣大的福音派信徒也都可能陷溺於此「糊里糊塗」。
後疫情生活的困頓,也使基督徒人員離群,雖然藉助3C網路與軟體的運用,可以教會內信眾空中相遇,主裡連結,然而卻也越來越難以牧養。在面對解封的大解放下,世俗化的基督信仰生活,又再起漣漪,正如美國的神學調查一樣,正在各國教會發酵。後疫情的世俗化,正啃噬基督教會的連結與牧養。
後疫情的聖誕夜,教會可以怎樣回應?讓我們也一起思想,如何落實基督的道成肉身救贖計畫。
一、禱告
禱告一直是教會重要的利器,先為後疫情教會對牧養的關心禱告。例如,當前教會有怎樣變化、弟兄姊妹生活上有何需要幫助、教會怎樣去關心社區,教會於後疫情中有何新佈局等等,這是比較實務的牧養。教會不需急著解封,不需急著辦各樣聖誕節活動,隨世俗之波逐流,但須急著去做牧養關心的事奉。有許多人在疫情中流離失守。
沒有禱告,顯然就不能瞭解神在這個疫情時代的心意,應當禱告明白神的心意,領會可以優先做些什麼事。特別針對疫情後的公共事業。後疫情的聖誕可以與以往聖誕夜不一樣嗎?後疫情的教會社區中,有何是教會可以施力點?
教會需要摸著時代脈動與神的心意,這是屬靈人應該要具備的條件。
二、教會效法基督「道成肉身」
教會應體會耶穌的降生是為人而生,那麼效法耶穌真實地道成肉身、活化信仰,會是後疫情的實際「走入人群」中。事實上,現代疫情中的社會,有很多事項與議題都需要關心,不論許多人在經濟、生活、或生存困境、工作需求等等,都需要教會可以動用資源來協助後疫情的牧養與關懷。實質進入人當中吧,不必再以慣性聖誕活動來取勝,而是讓基督的愛真實地「道成肉身」,透過弟兄姊妹化身為「天使」,進入社區、鄰里,人群。將福音化為實際的關心與牧養,將基督犧牲之愛,挑旺人領受愛的擁抱,使人領受基督降生的真實恩典。
基督是活在人群中,最後死於巴勒斯坦的十字架上,耶穌沒有迴避父神旨意:為罪人而死,而是真正成為順服榜樣,祂的腳沾滿巴勒斯坦的泥土。而今日,教會應該思想,我們是否真正效法基督道成肉身,接近「不信者」的需要呢?還是只在乎在教會內會友互相擁抱,卻吝嗇將愛傳揚在不信者中,使人領受福音?
根據2008年世界宣教經費統計,87%經費是用在已是基督徒當中,12%經費是用在非基督徒,但已聽聞過福音,而1%經費是用在從未聽聞福音的未得之民當中。到了2018年,全球福音未及的人數多達2,152,804,000,占全球人口28.3%。兩組資料對比表明,基督徒普遍對福音未及之地宣教事工的重要性、緊迫感缺乏認識及參與。所以到了2019年1月之統計,全球雖有45萬宣教士,但全球信徒的奉獻,只有0.1%(千分之一)用在普世差傳。因此盼望全球基督徒都能深刻體會向普世未得之民傳福音的迫切!那麼教會仍自我感覺良好?應該不是這樣,否則神的心憂傷。
後疫情的聖誕夜,是那一些人會走進教會?因此我們教會的福音工作對象,永遠該更新。教會要先對社區福音未及之地走入,然後關心整個國家社會,再放眼天下萬民。雖不一定循序漸進,但也得「一起」邁步開發。傳福音的工作,永遠需要面對人群,進入人群中。
三、在人群中活出信仰
這是見證的大光鹽生命,使人看見基督,因我們活著總是「基督」。在傳福音的過程中,不必要太強調名人見證,而是善用自己的生命見證。因為未信者只認識你,不見得認識那些名人。太多世俗化的標籤,會失去原有福音主體意識,將耶穌從歷史時空被忽略了;最好是原汁原味的介紹「耶穌與我」的關係,因為基督活在你裡面,永生的榮耀藉著你生命改變而煥發。雖然一介凡人,卻閃耀王者風範,這是每一位屬靈的生命見證。勇敢地為主活出見證,活出基督。你我的鄰舍在哪裡?不必好高騖遠,先以自身的好友、親朋、鄰舍開始吧!將基督真實在生命中活化出來,是最佳的福音代言人。
四、代贖意義新解
主耶穌服事的就職演說以以賽亞書61:1-2宣告恩年的服事,卻以自己生命付上「代替」的救恩意義。這用基督生命活出以賽亞書61:3「代替」的真實性:「基督的義代替我們生命中的不義」,代贖翻轉罪人一切的惡。
願主憐憫,今日教會可以如何實現這個「代贖翻轉」的真諦?恐怕不是一場聖誕活動、聖誕愛宴、聖誕歡愉可以比擬。後疫情的聖誕夜,什麼是「代替」?對解封中的人們,也許覺得可以報復性消費與旅遊,可以花錢與解悶,但卻是世俗地代替,抒解身心可以。但教會中屬靈的「代替」會是什麼?這是值得我們省思的「投資」。願教會以基督的心為心。
結語
後疫情,環境不會改變,通膨貶值、瘟疫四竄、戰爭蠭起、死亡威脅,人們依然活在啟示錄四馬的恐怖裡,然而最大盼望,聖經說「基督要作王」,這是福音的號角。但願後疫情的聖誕夜,教會不隨俗,而是實際回應神在這個時代的心意,走入世界、走入人群,走入後疫情的牧養。